|
|
◇猪崽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◇ |
|
编辑时间:2014/3/18 |
点击次数: 854 次 |
|
1 . 发病情况 该场存栏生产母猪91头,哺乳仔猪198头,2004年5月12日,该场个别哺乳仔猪出现拉黄绿稀便,呕吐和腹泻,当时只按过食引起的症状进行了简单的处理。2004年5月26日,全猪场的仔猪和后备母猪都发生拉水样稀便,当日夜晚就有15头哺乳仔猪因腹泻而死亡,对患病猪投服大量的抗菌素进行治疗,收效甚微。至5月31日已累计死亡89头哺乳仔猪,死亡率达44.95%。 2 . 临床症状 哺乳母猪病初表现食欲不振,体温升高至39.4~40.9℃,随后开始拉黄绿色粘稠带腥的稀便,之后3~6d逐渐恢复正常;后备母猪和育成猪的症状比较轻,体温也不升高;哺乳仔猪症状最明显,病仔猪先呕吐,继而发生黄色水样腹泻,体重迅速下降,脱水。腹泻时,粪便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,恶臭。2周龄以下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。7日龄以内仔猪发病后2~7d死亡;3周龄以上仔猪发病多数成活,但体质虚弱。耐过仔猪严重消瘦,被毛粗乱,生长缓慢。 3 . 病理变化 累计剖解了8头死亡仔猪,剖解变化如下:尸体脱水(眼球下陷,皮肤失去弹性,皮下干燥)(8/8);小肠(主要限于空肠)扩张,肠壁极薄,肠内积黄色带泡沫的液体,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(5/8);胃内充满凝乳(8/8);肠系膜淋巴结出血肿大(8/8);肠壁菲薄,肠内积水样液体(6/8)。 4 . 诊断 将所采病料送检至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进行诊断化验,经细菌学检查未发现可疑细菌;在低培显微镜或高倍放大镜下观察,病猪肠绒毛变平,肠陷窝不明显(正常时肠绒毛明显,陷窝清楚);依发病症状、剖解变化和流行病学针对性治疗诊断为猪传染性胃肠炎。 5 . 治疗 发病初期给病猪曾注射和灌服了大量的痢菌净、诺氟沙星、庆大霉素和土霉素等抗菌药物,均效果不明显。诊断后给脱水严重的哺乳仔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400ml/头,1次/d;病情较轻的应用口服补液盐:氯化钠3.5g,碳酸氢钠2.5g,氯化钾1.5g,葡萄糖20g,加常水1000ml,供仔猪自饮或灌服,可较好地纠正机体由于强烈腹泻引起的脱水。同时,给病猪应用盐酸吗啉胍片(0.1g/片)进行治疗,有一定效果。用量为:大母猪3片/次;架子猪2片/次;哺乳仔猪20日龄以内1片/次;20日龄以上1.5片/次,3次/d,喂食(吃奶)前投服。 6 . 讨论 从本次发病情况来看,大猪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后可自然耐过,虽然发病率较高,但预后良好,损失也不大;本病对哺乳仔猪的危害较大,尤其对20日龄以内的仔猪,可引起哺乳仔猪的持续性腹泻、脱水和死亡,随着日龄的逐渐增大,死亡率也逐渐降低。同时耐过仔猪大多生长发育受阻,成为僵猪。 该病为病毒性疾病,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,治疗时主要对症治疗。大批仔猪患该病后因大量脱水而死亡,因此,采取补充体液电解质,纠正酸中毒,防止继发性感染,可大大降低仔猪的死亡率。在预防该病的同时必须加强日常管理,勤消毒,勤观察,及时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等工作。
上一篇: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病规律及其防制策略
下一篇:夏季养猪防皮炎 |
|
|